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怕冷不怕热。
从交通方面看,中国长距离运输基本是走铁路,短距离走公路,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铁路货物平均运距一直呈下降趋势,已从1995年的807公里下降到去年的759公里,公路平均运距则从1995年的50公里上升到去年的69.5公里,而且在同期内,公路货运周转量占铁路货运周转量的比率从36%上升到48%,说明国内短途货运增长显著快于长途货运增长。这是因为城市人口收入要高于农村,有能力消费更多的商品,而且现代大工业所生产的消费品,都是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为使用条件的。
二是会引发建设城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如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垃圾和污染物处理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为满足城市人口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为现代消费品进入居民消费领域所准备的基础条件。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长达200多年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在爆发生产过剩危机的时候,出现投资于设备更新的投资高潮,是推动市场经济国家技术进步和走出萧条的重要市场机制,但这首先是市场机制,其次是萧条的过程就是强制消除过剩产能,使供给与需求实现强制平衡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也不会引发企业内生的技术进步和更新设备要求。土地稀缺所导致的地价上涨和企业在竞争压力下提高效率的要求,都在推动中国城市以都市圈模式发展,许多地方政府顺应市场规模和企业发展要求已提出了建设都市圈的设想。城市化创造需求的三个表现 众所周知,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经济的现代化就是依托这两个过程完成的。虽然中国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比率目前还不到20%,但若是走到日本那样因民间需求持续萎缩,只能由财政来担当需求大局的那一步,只要不到4年时间,财政累积赤字就会超过占GDP60%的警戒线,年度赤字规模也会4倍于占GDP3%的警戒线。
这就是都市圈经济在不断孕育发展的标志。现有刺激路径的局限性将日渐显露 目前的经济刺激路径被概括为扩内需、振产业、科技撑、提社保,这就把刺激路径分成了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减税也是一个办法,可以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增加老百姓的购买力。
因此,藏富于民将是未来必须也是首先要做的。改革的具体内容,一个是要把中国推向世界,扩大开放。应把资金主要用在国内,不要大量借给外汇储备要看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大分量,和我们3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规模相比,能起到多少有意义的作用呢?宏观经济硬着陆,出口和房地产下滑,下一步经济要发展,仅靠投资刺激是难以拉动的,最终是要在一个正确健康的发展模式下,让企业有钱赚,老百姓有收入和财富,让中国经济出现内需增长,刺激整体经济恢复发展。
可是如果把钱花在老模式上,一旦钱花完了,就没牌了。如果单靠刺激经济,但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就只能维持。
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老百姓手里没钱。上月初,我在广东东莞调研时,看到一些企业的状况现在还是很困难的。仅仅再去刺激经济,只能起到一个稳定、止疼的作用,就像短期内吃片止疼药,不要让病情过于恶化。一季度的宏观数据正陆续出来。
都不干活,都不做实体经济了,谁来创造就业呢?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有两个目的。民企的运行环境如此,我见到的很多老板都表示不想干了。目前重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刺激经济。我们的问题最终还是老百姓的财富和收入不足。
应把资金主要用在国内,不要大量借给外汇储备。如果股市吹起来就好,那全世界还会有穷人吗?其他的新增长点,比如新能源等等,都是些小玩意儿。
减税也是一个办法,可以降低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增加老百姓的购买力。靠这些不可能改变增长模式,这是喊口号,喊口号的话和实际情况是有区别的。
因此,藏富于民将是未来必须也是首先要做的。到那时,再回头找其他出路,会很被动,很困难。我们现在所见,一季度的用电量是负增长的,出口增长从之前正的20%多到现在负的20%多。包括我建议的把国企股票分给老百姓,就可以创造5000亿元的消费需求。一个是稳住,一个是增长不要断续。改革的具体内容,一个是要把中国推向世界,扩大开放。
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实际上是要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型。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政策应不仅是公共投资方面,还包括减免税收。
现在如果不刺激一下,下一步的增长就跟不上了。至于靠新的经济刺激计划形成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可能未必能达到目的。
这些数据所反映的情况,不用说,大家也都可以知道是怎么样一个局面:2009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仍在硬着陆。进入 谢国忠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刺激经济 。
如果希望现在吃一片止疼药,等世界经济回暖,火爆了,我们就跟上了,然后恢复过去的增长模式,这个想法我觉得风险很大。中国还是有牌可以打的。此前工厂已经关了不少,活下来的工厂现在不关了,但它们的增长仍然是负的。目前中国出口下跌造成的影响暂时还无法弥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内需不足的问题。
最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改变增长模式,创造需求。很多人把股市看得很重,可是民生问题不是把股票炒高就能解决的。
第二个是藏富于民,创造国内的消费需求。但是现在看,这两个出发点可能都不太合适。
振兴工业行业,并不是工业需要帮忙,而是工业没有需求。世界经济现在遇到的困难,暂时恢复不回来,几年内也难以恢复
一、摊贩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次要组成部分或补充组成部分,是由其满足社会成员中绝大多数弱势群体需要的功能决定的。作为为执政者和社会提供理论支持的学界,自然没有保持沉默,其中不少人站在社会公平正义的立场,纷纷谴责城管的野蛮性。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教授2009年2月22日在《解放小摊贩,扩大城市就业》的演讲中,提出了摊贩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命题,我觉得是抓住了实质,但是觉得在他使用的摊贩经济良好服务、扩大就业等论据中,没有直接回答摊贩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次要组成部分或补充组成部分的道理。? 二、在社会和政府都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岗位的大背景下,借口维护市容市貌而不允许摊贩利用街道是不道德的。
依据木桶理论,决定一个事物本质的,事物的多数方面固然很重要,起很大的作用,但是事物的少数方面也很重要,并不可轻视。那么,就一个地方的经济成分在当地政府眼里,什么是重要部分?什么是次要部分?在此的判断标准,数量的大小当然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但是就政府职责、就社会公平来看,它服务的群体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就是先有国家和政府爱人民,继而才有人民爱国家爱政府。这也就是说,从服务的总量看,大商业、超市、连锁店等的营业总额,当然占据全国商业零售额的大头。
经过拨乱反正,特别是经历了对外开放,我们从阶级斗争血林淋淋的教训和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的美好对比中,终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民需要国家、政府和领袖,是要它平等地爱自己的,不是要它对自己专政的。直到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摊贩经济更是这样作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而被禁止。